一、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研讨活动
3月17日下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研室开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主题教研活动。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并作交流发言。
活动中,老师们着重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普遍认为,(1)可以利用“雨课堂”、“腾讯会议”、“学习通”等授课资源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教学;(2)加强课堂管理,对学生除了学习上的要求外,应积极进行心理疏通,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教学中要有问题意识,做好教-学-评一致性;(4)教学中要有任务驱动,让学生主动学习。
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还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课堂教学成效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数智时代AI赋能一流本科发展主题活动
4月14日下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研室开展“数智时代AI赋能一流本科发展”主题教研活动。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并作交流发言。
活动中,老师们着重围绕AI赋能课程教学、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普遍认为,(1)AI赋能一流本科建设,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更新案例资源、充实作业素材以及追踪最新成果;(2)AI提供的信息资源,还需深入挖掘、甄别真伪;(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度依赖于AI,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毕业论文的撰写等缺乏思考,他们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严重不足。
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还为AI辅助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专业建设成效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题活动
5月12日下午,教研室开展“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题活动。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并作交流发言。
活动中,老师们着重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普遍认为,(1)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一门专注于宏观规划的学科,涵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工业区位优势挖掘等诸多领域。其核心课程设置广泛,包括地球科学概论、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旨在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素养的专业人才;(2)GIS(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该专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毕业生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独特优势;(3)缺乏真正的城市规划技能教学,毕业生们在执行操作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宏观策划工作也因缺乏足够经验而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也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提供了契机。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2026版)”主题教研活动
6月9日下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研室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2026版)”主题教研活动。教研室教师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并作交流发言。
活动中,老师们着重围绕课程设置、开设学期、课程学时、课程支撑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认为,(1)城市规划原理应由国土空间规划原理取代;(2)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提前到一年级或二年级上开设;(3)专业英语课时太长,教学大纲脱离专业背景;(4)有的课程没必要作为核心课,其对课程目标的支持度不够。
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有关人才培养交流学习的机会,助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专业建设将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效。

(图 文/孙特生;初审/刘珍珍;再审/胡晓东;终审/艾大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