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0日晚上19:00~21:00,首届川渝地区高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经验交流会暨地资学院教研室联合教学研讨会在桐梓校区东区礼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内江师范学院地理学一级学科建设团队、地理科学一流专业建设团队、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自然地理与地理教育教研室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研室联合举行。出席大会的人员包括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书记、院长艾大宾教授、原院长袁天凤教授、副院长罗杨洁副教授、内江师范学院地理学一级学科建设团队、地理科学一流专业建设团队、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自然地理与地理教育教研室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研室教师,2019级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2个专业的全体学生。由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研室黄梦兰老师担任会议主持。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主持人介绍到会领导、教师、学生情况,介绍会议议程。内江师范学院共计13人参加联合实习,包括:来自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教研室的袁天凤、陈斌、黄梦兰3位教师;来自于地理科学和人文城规专业的大二、大三的10位学生。此外,来自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研室的1位老师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综合实习。
会议的第二项议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研室主任张素博士致辞。张老师首先就本次教学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同时向参会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表示热烈欢迎。本次活动有助于交流探讨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实习创新经验,为我院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应用型人才服务。
会议的第三项议程,自然地理于地理教育教研室主任陈斌博士介绍联合实习概况。此次联合实习历时13天,途径20多个实习点,由包括内江师范学院在内的川渝6所高校共同举办。从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以及人文经济活动等主题了考察成都平原、川西山地高原、川北山地、川中方山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等典型西南区地貌单元,被各界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增强了川渝地区地理学的社会影响力。
会议的第四项议程和第五项议程,联合实习学生专题汇报心得分享。首先,由来自2018级学生谈婧、令狐蓉,2019级学生赵薇、罗琨、肖蓝林按城市、乡村、冰川、山地和水等5个专题进行汇报展示,总结地理现象,发现地理问题,提炼地理规律。内容涉及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成都安仁古镇特色发展;以贡嘎山地为切入点,开展山地旅游产品评价及山区保护开发策略;对比分析了岷江流域都江堰和乐山三江汇流水资源利弊影响;探讨公园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公园社区规划与发展新模式;利用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海螺沟冰川资源与旅游发展状况。随后,由来自2019级的学生刘晶和徐梦娜结合自身专业分享了实习心得,她们首先感谢此次联合实习提供的宝贵机会,能有幸参加此次实习。实习过程中切实体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既增长了专业知识,又领略的西南地理风貌,提出一定要注重观察和思考,将理论联系实际,热爱专业,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会议的第六项议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研室李宏芸副教授,分享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综合实习经验。李老师首先对“首届川渝地区高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经验交流会”活动成果表示十分的认可,并结合北师大在苏州和上海的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实践,从景观内容、景观观察的方法等方面着眼,阐述了景观分析法及其在野外实习中的应用。李老师的分享为同学们接下来的人文地理实习提供了宝贵经验。
会议的最后一项议程,由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原院长袁天凤教授总结发言。首先,联合实习旨在通过整合不同学校的优秀师资,精选实习路线,创新实习方式,实现实践协同育人,推进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既发挥各自优势与特色又在交流合作中创新地理学实习,共建高校联合实习交流样板。更为重要的是,川渝地区高校的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不仅促进了川渝地区优质野外实习资源的共享与共建,也为全国地理学联合实践教学贡献了独具特色的区域实习线路和资源,增强了川渝地区地理学在全国的影响力。其次, 我院参与实习的10名学生,能力的到了提升。4位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在与其它高校的教师交流中,了解到实习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模式,对推动内师地理科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第三, 结合内江师院地理学重点学科建设,地理科学一流专业建设,积极推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本次促成了即将实施的2021年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教学改革方案(2019级使用)的修订,提出采用“感知”“理解”“发现”“反思”“创新”的理念指导实习,在实习内容、实习要求、考核模式上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最后,袁教授感谢内江师院地资学院发展经费、地理学一流学科建设经费等联合资助本次实习活动。当主持人宣布首届“川渝地区”高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内江师范学院总结会暨地资学院教研室联合教学研讨会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地资学院一直致力于转型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道德、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此次交流会,大家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不仅让学生展示了联合实习成果,收获了实习反馈心得,更为专业后续的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实习创新提供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