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姜国忠教授、武汉大学章志宏教授以及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主讲的“同上一堂粮食安全思政大课“开讲啦,本次活动开设一堂课共三小节,从中国的粮食安全成就及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耕地保护、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疫情形势和国际环境下中国的粮食风险应对等不同角度讲授。
首先,由姜国忠教授为大家讲述“中国的耕地保护”主题,他指出:“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紧紧握在自己手中,就必须要保护好耕地资源。”目前我国耕地的呈现“五多五少”特点,一是总量多,人均少;二是北方多南方少;三是旱田多,水田少;四是占用多,后备少;五是水土资源不均匀面积多于均匀面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教授提出针对我国耕地的特点加强耕地保护应该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发力解决,一是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二是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三是培肥地力挖掘潜力;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五是开发利用后备土地资源。
随后,由武汉大学章志宏教授为大家讲述“中国的粮食风险应对”主题,教授对在当前世界疫情蔓延和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如何去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展开讲解,他指出要应对粮食安全一是要稳固实施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二是要大力支持稻田生态种养新模式的探索和发展;三是要适度利用国际资源:四是要在粮食储备上不能放松。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教授强调发展多种模式的稻田生态种养是绿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现代绿色农业是我国未来发展方向;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
最后,由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为大家讲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科技之路”主题,教授强调,绝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要把粮食安全主动权牢牢抓住在我们自己手中。我国是人口大国,耕地有限,而近年来我国等地面积还在逐年减少,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前提下,教授强调要“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
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多学科多领域协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粮食产能,才能保证我国粮食的长久安全。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通过这堂思政大课我们了解到,面对现实情况,我们必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自给,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粮食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我们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在校园生活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让节约、爱惜粮食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行动自觉。
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多学科多领域协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粮食产能,才能保证我国粮食的长久安全。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通过这堂思政大课我们了解到,面对现实情况,我们必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自给,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粮食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我们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在校园生活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让节约、爱惜粮食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行动自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