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查明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40余年之后,国务院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工作,2023-2024年全面开展土壤普查外业工作。我校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依托学院所属的市级土壤过程模拟与污染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动员10余位专业教师广泛参与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积极为国家土壤“三普”工作作贡献。
其中,韩光中教授和杨帆博士作为土壤学专家,参与了《第三次土壤普查外业调查与采样技术规范》的编制,2022年参加的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土壤普查获评全国“优秀”试点县。两位教师积极支援西藏自治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外业工作,他们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等困难,行程近5万公里,高质量完成土壤剖面171个,采集土壤样本约2000份,制作影像资料超过1万份,调查成果与工作经验获得全国土壤普查技术专家组肯定。同时,他们还作为剖面土壤调查与采样技术领队,参加和指导了海南省海口市、贵州省清镇市、昆明市东川区以及辽宁省、河北省部分市县的土壤外业普查工作。王珊、庞有智、何海燕、李壮、张杰等老师参与了内江市的土壤“三普”工作,他们除为参加内江市土壤“三普”表层采样的工作人员作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外,还高质量完成了经开区、市中区和东兴区部分乡镇的土壤剖面样点调查及287个土壤表层样品的采集工作,助推内江市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土壤普查任务。另外,敬远兵教授等还牵头承担了吉林省农安县、松原市等县市的土壤“三普”表层样点外业调查采样工作,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规定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