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1.评估类型:教育实践、专业实践评估
2.评估对象:地理科学专业
3.评估内容:查阅教务处教育实习管理文件和2024教育实习工作安排等材料,调阅评估学院教育实习课程大纲、教育实习方案、教育实习自查工作总结和学院制订的关于教育实习的实施细则等系列管理文件及工作材料,抽查实习生备课本、听课本、教育实习学生手册、教育实习学生成绩考核册(每种材料20份)和学生个人教育实习总结等其他材料,访谈教务处处长和分管教育实习工作的副处长、评估学院院长和分管教育实习工作副院长、校内指导教师(3人:1个教法教师和2个专业教师)和驻点教师、实习生代表(10人,对应被抽查教师指导的学生),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客观评估学院2021级师范专业教育实习工作情况:(1)是否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结合学校关于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制定教育实习课程大纲,并根据大纲要求对实习生进行实习和考核?(2)教育实习组织实施。要求管理制度健全,实施方案科学,指导到位,评价科学,并及时总结改进,教育实习运行与监控优良。(3)教育实习档案材料齐全,过程管理资料内容详实,格式规范,严格审签程序。(4)初步判断实习生整体对教育实习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参与此次第二组的校质评委专家(谢碧文、杜惠蓉、刘益和和彭家寅)主要通过查阅三类材料(教务处材料、二级学院管理和工作材料、实习学生相关材料)、召开四个访谈会(教务处、二级学院领导、实习指导教师与驻点教师、实习学生),去相互印证这四类人员“说” 、“做”和“证”的一致性,考查教育实习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确保教育实习工作质量。
二、总体评价
1、《教育实习》课程实习大纲(《教育实践环节课程大纲》)规范,课程目标明确合理,目标内容与考核内容一致,能较好地支撑毕业要求。
2、教育实习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保障措施得力。对应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学院制订了《教育实习工作计划》等实施细则,召开实习动员会,明确师生任务。教育实习工作有方案、有动员、有中期检查、有实习总结,能为教育实习顺利开展提供全过程保障,整个教育实习工作组织得当,措施落实,实施有序。分管副院长亲自到专业学科基地宣讲教育实习课程目标,落实指导教师安排等重要事宜。教育实习结束实习生提交实习总结,并组织分组答辩,对实习综合成绩进行评定。
3、二级学院质评小组认真审核实习档案材料,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切实履行职责。
4、校内指导教师通过组建QQ群组织学生学习实习要求,每2周通过腾讯会议组织指导的学生汇报分享,每月指导教师到学科基地现场检查指导,学院定期考核校内指导教师,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学院制订遴选和支持基地指导教师办法,实习生对基地指导教师较满意。
5、校内指导教师组成实习成绩评定工作小组,通过召开教育实习经验交流与答辩、综合评定实习成绩,保证教育实习成绩评定客观公正。
6、实习学生工作认真努力,能够按照实习课程大纲要求开展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比较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
7、通过“查阅”“访谈”,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实习工作在各个层面上能够相互印证。从整体看,该专业教育实习课程目标达到预期效果。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归档实习材料部分要求不合理。如同样的教案在备课本和教育实习学生手册上重复写,增加了学生负担,且要求校内外指导教师也反复给每个教案签注指导意见。
2、校外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和驻点教师几乎无协同,各施其教,难于形成指导合力。
3、校外指导教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实习课程大纲了解程度有待提高。
4、调阅材料发现:个别学生备课本上校外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意见简单、笼统,没有针对性,有的把教学建议写成教学评价;实习生不会写教学反思的情况比较普遍,甚至把反思写成教学评价;实习生对学情分析乱写、板书设计太简单;实习手册填写存在诸多问题。
5、实习生小组实习成绩评定主要是组长根据群里实习同学自己的介绍进行评定,不够客观科学。
6、实习生在处理突发事件、与学生的关系、学生早恋及学生心理异常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实习生在校内所学的教育方面理论难于用于指导中小学教育实践。
7、访谈发现,实习生不主动联系校内指导教师,所上新课普遍节数偏少,有2名学生甚至没安排班主任工作实习,部分基地学校给实习生安排的工作多半是一些教辅工作。基地学校能接纳1至2名实习生,形不成学习共同体,也导致二级学院管理成本较高。
(二)建议:
1、教务处进一步优化实习档案材料内容。建议合并教育实习学生手册和教育实习学生成绩考核册,且在合并后的手册中要求只附一个要求校外指导教师签注指导意见和签名的最优教案,去掉重复部分。
2、通过邀请校外优秀指导教师点评实习生汇报展示、开展示教或讲座等,进一步提升校外指导教师积极性,增进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实习大纲的了解。组建包括校内指导教师、驻点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在内的QQ群,实习伊始开展一次简短的线上交流活动,增进校内指导教师和驻点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的联系,形成教育实习指导合力。
3、强化指导教师职责,加强校内外导师线上线下教学指导,引导实习生主动思考实习中的问题,把听课和上课的反思改为收获,并指明从那几个方面撰写;二级质评小组加强质量把关,特别是材料把关,强化整改。
4、进一步强化班主任工作理论与方法等有关教育类方面的课程的教学,教法老师、试讲指导教师、双导师等在师范生教育类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多增加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教学及教育管理的原理、观念、方法等等去审视真实的教学及教育管理活动、去解释教育现象,培养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
5、制定科学的成绩评定标准,开展实习小组集体评价与组长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法,客观科学的评定实习成绩。
6、通过加强与学校混编基地的联系,做好优质学科基地的培育工作等,加强与基地学校与校内教务处等部门沟通、协调,促进实习生最大限度受到全方位锻炼和提高。
四、其他
1、对认证专家提出的对1-2个学生的实习基地怎么做好心理疏导和监控的问题,学院加大了校内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除了线上指导保障到位外,还要求校内指导教师每月现场指导一次。
2、建议增加评选校内外优秀指导教师的环节,给优秀指导教师颁发奖状和一定数量的奖金,以激励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教育实习中亮点工作:
(1)校内指导教师通过召开教育实习经验交流和答辩会,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创新了实习成绩评定的方式。
(2)学院二级质评小组积极开展教育实习质量评价系列工作,促进实习质量提升。
(3)学院开展以学校组织的集中实习为主,学科编组实习为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考研”与“教育实习”的冲突。